廊带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网络研究
——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合作专利为依据 |
摘要点击 482 全文点击 0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作 者 | 李文辉1、2 $21 $23 $23 |
单 位 |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2 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广州 510006;3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 |
摘 要 |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各方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和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带动区域更好地融入国家创新系统和全球创新系统。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合作申请专利信息为依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廊带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网络个体特征。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发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技术协同网络地域化发展趋势明显,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更强的社会嵌入性,集团企业具有更强的路径依赖性,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敏感性。 |
关键词 | 廊带区域 协同 技术创新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专利计量 深圳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技术流动:格局、特征与机制”(项目编号:2019B101001015;项目负责人:李文辉)成果之一;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一国两制’下跨境技术创新转移的过程、特征和机制:香港案例”(项目编号:GD19CTQ02;项目负责人:李文辉)成果之一;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大湾区背景下廊带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时空过程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GZGJ36;项目负责人:陈穗丽)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 | |
|